ALP AN 032 CN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研究进展
中药注射剂系我国独有剂型,诞生于 20 世纪 40 年
代,短短几十年,因其起效快,作用迅速,在急危重症
的治疗方面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发扬了传统中
医药的特色 [1]。
ALP AN 031 CN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 其既保留了中医药特色, 又具有西药注射剂起效快等特点,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中已显现相当重要的作用。
ALP AN 030 CN中药注射剂的相关问题的探讨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系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采用现 代科技与方法, 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 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 (包括肌肉、穴位、 皮内、皮下、静脉以及其他组织或器官 ) 的灭菌制剂 以及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ALP AN 029 CN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是指以中医
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
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
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液的灭菌粉末供
注入体内的制剂[1]。
ALP AN 028 CN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创新型的一类药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时显示出突出的治疗效果。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
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从而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ALP AN 027 CN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现状及注意事项
中药注射剂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iection,TCMI) 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研发的中药新剂 型 ,由于在抗感染 、 抗肿瘤 、心血管病治疗和抢救危急重症等方面有其独特作用,在 临床应用中日趋广 泛 。
ALP AN 026 CN三种中药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考察2005年finished
观察三种 中药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血必净注射液)在5%葡萄糟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6h内≥10 M和 ≥25 M不溶性微粒的变化。
ALP AN 025 CN浅谈中药注射剂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药注射剂是传统中药与现代制剂技术有机结合发展起来的现代中药剂型,满足了中医临床急救用药的需要,不仅改变了治疗急重病症“西医打头阵,中医当陪衬”的局面,而且在医疗实践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ALP AN 024 CN关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思考finished
中药注射剂系指中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
供注人人体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
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li。它不仅保留了传统
中药的治疗特点.而且起效快.作用迅速,在急危
重症的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药注
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数量急剧增多.其安全性引起
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笔者从中药注射剂的应用
沿革及现状.不良反应概况和对策思考3个方面对
其安全性问题作一探讨。
ALP AN 019 CN中药注射液絮状物和不溶性微粒检测
中药注射剂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先进的制备工艺,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
制成的可供注人体内的制剂。
与其他传统药物剂型相比,中药注射剂具有药效迅速、作用可靠、质量较高、无消化道吸收过程等特点,较
为适用于危重急症的治疗,又由于中药特有的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增强全身免疫力的功能,其主要
治疗领域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细菌和病毒感染.而西药则在这些领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免疫性疾病.如
胶原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症也是中医较西医优势的领域.这些病西医多采用副作用较大的激素治疗,
而中药注射剂通过调节人体免疫机能来治疗.
ALP AN 018 CN 激光粒度仪测量分子量的骗局
我们知道一般测分子量都是用质谱,那天发现激光粒度仪也可以测分子量于是就去查了下资料;发现分子量
的检测真的有基于光散射的方法,那基于动态光散射的激光粒度仪理论上是拥有检测分子量能力。
ALP AN 012 CN丙泊酚注射用脂肪乳
本品由丙泊酚、注射用大豆油经注射用蛋黄卵磷脂乳化并加注射用甘油制成的灭菌乳状
液体。含丙泊酚(C12H18O)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ALP AN 011 CN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本品系由大豆油(供注射用)和中链甘油三酸酯(供注射用)经乳化、均质制成的灭菌乳状
液体。含大豆油和中链甘油三酸酯均应为标示量的 90.0%~110.0%。
ALP AN 010 CN脂肪乳注射液
本品系由大豆油(供注射用)经乳化、均质制成的灭菌乳状液体。含大豆油应为标示量的
95.0%~105.0%。
ALP AN 009 CN大乳粒PFAT5检测专题
目前中国药典对于乳剂中乳粒粒径的检测仅使用光散射法测试平均粒径。 要求:平均粒径< 0.4微米。
ALP AN 008 CN 不溶性微粒的检测专题
早在1975年提出对大体积单剂量的液体进行不溶性微粒检查,采用滤膜过滤后用显微镜和测微尺进行
微粒大小的测量并计数, 计算出每1mL中所含大于10μm和25μm粒子的数量。后来美国药典把不溶性微粒检
查方法逐步扩大了应用范围,其中包括大体积多剂量制剂、小体积单剂量制剂乃至非水溶性制剂、粉针制
剂等